首页 > 电量变送器

为啥说中国制作2025、AI时代离不开传感器?

电量变送器

时间:2024-01-24 电量变送器     来源:小九直播app安卓通用版


  近几年,虽然随着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大环境影响,中国传感器产业相较前几年有了一些发展,但仍然不容乐观。

  归根到底,传感器是个投入大、产出慢的高科技领域。本文阐述了目前全球各国传感器产业的情况,以及中国传感器产业的位置,指出了中国的差距、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以及未来国产传感器的发展道路。指出:中国传感器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阶段;很多企业只是引进国外元件来加工,同质化严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等痛点。

  文中观点仅做抛砖引玉,您对中国传感器产业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本内容底下留言讨论。

  【获取更多传感器行业深度资讯、报告,了解传感器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等传感器知识,请关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设为星标,查看往期内容-传感器专家网】

  目前全球传感器市场主要由美国、日本、德国的几家龙头企业主导。美国、日本、德国及中国合计占据全球传感器市场占有率的72%,其中中国占比约11%。与全世界生产的超过2万种产品品种相比,中国国内仅能生产其中的约1/3,整体技术上的含金量也较低,是目前急需改变的一个状态。

  第二代是上70年代发展起来的固体型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是由半导体、电介质、磁性材料等固体元件构成,是利用材料某些特性制成。如:利用热电效应、霍尔效应、光敏效应,分别制成热电偶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敏传感器。

  第三代传感器是正在发展的智能型传感器,它是微型计算机技术与检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使传感器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

  美国早在80年代就声称世界已进入传感器时代,美国早在80年代初就成立了国家技术小组(BGT),帮助政府组织和领导各大公司与国家企事业部门的传感器技术开发工作。 美国国家长期安全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22项技术中有6项与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直接相关。关于保护美国武器系统质量优势至关重要的对项关键技术之中,8项就为无源传感器。美国空军2000年举出15项有助于提高21世纪空军能力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名列第二。

  (二)对传感器技术开发十分重视:例如美国霍尼威尔公司的固态传感器发展中心每年用于设备投资就有5000万美元,目前拥有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单晶生长、加工、图形发生器,对步重复照像、自动涂胶和光刻、等离子刻蚀、溅射、扩散、外延、蒸镀、离子注入化学气相沉积、扫描电镜、封装和屏蔽动态测试等最先进的成套设备和生产线,而且是大约每三年左右就要更新其中大部分仪器设施,声称只有这样,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其技术领先水平。

  (三)重视工艺研究:传感器原理不难,也不保密,而最保密的是工艺。有不少评价“传感器”不是一般的工业产品,而是一种完美的工艺品之佳作。研发方面,美国约有1,300家生产和开发传感器的厂家,100多个研究院所和院校。

  德国视军用传感器为优先发展技术,德国传感器充分的发挥了老牌工业强国的固有优势,再经德国制造商依托自有品牌声誉和研发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行整合,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然获得显著提升。

  一方面更加注意原材料成本的节约;重人力资本的投入,以便使产品保持技术上的领先,进而保持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日本则把传感器技术列为十大技术之首。日本工商界人士声称“支配了传感器技术就能够支配新时代”。日本对开发和利用传感器技术相当重视并列为国家重点发展6大核心技术之一。

  日本科学技术厅制定的90年代重点科研项目中有70个重点课题,其中有18项是与传感器技术密切相关。

  日本侧重实用化和商品化,先普及后提高,由引进、消化、仿制到自行改进设计创新的路子。前者花钱多,后者花钱少,更快些。研发方面,日本约有800家生产和开发传感器的厂家。

  我国在1972年组建成立中国第一批压阻传感器研制生产单位;1974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实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1978年,诞生中国第一个固态压阻加速度传感器;1982年,国内最早开始硅微机械系统(MEMS)加工技术和SOI(绝缘体上硅)技术的研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硅微机械加工技术的绝对压力传感器、微压传感器、呼吸机压传感器、多晶硅压力传感器、低成本TO-8封装压力传感器等相继问世并实现生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米/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感技术工程中心等研究开发基地;MEMS、MOEMS(微光机电系统)等研究项目列入了国家高新技术发展重点;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传感器技术探讨研究取得了51个品种86个规格新产品的成绩,初步建立了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

  目前,中国传感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发展的关键阶段,它体现了新型传感器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总趋势。

  国内传感器一方面表现为传感器在感知信息方面的落后,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传感器自身在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的技术落后。由于没形成足够的规模化应用,导致国内的传感器不仅技术低,且价格高,在市场上很难有竞争力。

  中国大致从1980年以后开始重视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传感器研究方面的发展水平还算得上是比较好的。但是,在产品化方面的技术进步还不是很理想,很多传感器技术,其实国内的实验室研究水平并不是很差,可惜未能充分的利用,没有转化为进入市场的成熟产品。

  传感器技术的研究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投入,一款传感器的研发,要6年-8年才能成熟,一般中国企业都承受不了这么长的周期。中国企业更难以承受失败,而传感器的研究失败的风险很高。

  日本企业支持的研发中,很多形不成产品,但是企业可承受,10项中只要2项-3项能够变成产品就行。相比之下,我们很多企业都是准备去拿别人现有的东西。这种思路是有问题的,包括我们总是希望引进国外现成的、有自己项目的人才。都不准备养鱼,而是捞一条鱼来。

  相比于比较大型的仪器设施,传感器在产品化过程中需要的投资一般不是很大,所以更适合小企业投资。在这方面,中国应该是有优势的。然而,如果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这也是一个短处。

  传感器行业的一个特点是,传感器本身技术上的含金量高,但单只传感器的价格一般不高。此特点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尽管传感器的技术附加值高,但单纯依赖传感器很难形成可观的产值。

  一般来说,传感器有点像中药里的“药引”,本身功能很重要,但真正形成规模还需要依赖整服药剂才行。国外很多传感器公司一旦在某种传感器上有突破,很快会有相关的测量仪器开发出来。

  另外,在中国的专利保护机制下,传感器中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关键技术,往往呈现一种“诀窍”性质,被抄袭后,很难说清楚,企业也打不起官司。国内虽然也有MEMS传感器企业,但都是委托加工,搞不好就被加工企业自己拿去做了,目前的企业创新体系有很大的问题。

  一、民营或合资企业的产品占据了中低端市场,传统技术和装备手段能够完全满足绝大多数产品的制造要求,市场发展状态良好。除个别厂家在个别品种方面将国外生产的芯片拿到国内封装出有关产品、占据市场较大份额外,其他高端产品均是国外厂商在垄断。

  二、随着物联网等新兴起的产业的兴起,传感器产业变成全球各国在高新技术发展中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传感器产业迅速增加,应用模式也日渐成熟。但由于产业档次偏低、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较差,国内传感器产业呈现低端过剩、中高端被国外垄断的市场格局。传感器技术发展滞后已掣肘国内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顺利推进。

  目前从材料、器件、系统到网络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传感器产业链。在网络接口、传感器与网络通信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产业档次偏低、企业规模小、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差,很多企业只是引进国外元件来加工,同质化严重。而生产装备落后、工艺不稳定等造成产品指标分散、稳定性差。

  模仿产品在敏捷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在相对研发突出的领域,却忽略了工业化基础性开发,商品化开发严重滞后。

  目前我国传感器产品约6000种左右,而国外已达20000多个,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求。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传感器芯片进口更是达90%,国产化缺口巨大。

  其中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等高新技术产品严重短缺。国家重大装备所需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而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工程所需的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国外对我国往往采取限制。外资企业产品占据国内高端市场绝大多数的市场占有率,并将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把持高端市场,这种势头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转变。

  三、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处于平稳增长状态,总体上跟不上国外最新技术发展的步伐,除少数厂家外,总体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这是因为传感器技术发展快,工艺和制造设备更新快,许多新设备国内厂商无法制造等问题导致的。并且设备的单台价格少则几十万美元,多则数百万美元,绝大多数厂家靠自身积累很难购买新型设备,致使在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方面无法跟上国外企业快速的提升的步伐。

  国外传感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传感器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已成趋势,大多数产品已变成现实,且在逐渐完备、一直在升级,而我国的传感器虽然所涉足的研究开发领城基本与国外相差无几,但由于在某些核心制造工艺技术上还严重滞后于国外,所以在深度和广度上差异较大,主要体现为:

  我国目前传感器产品品种数为3000个左右,而国外已达20000多个,产品品种满足率仅在60%-70%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国内传感器市场需求。从行业产品结构看,老产品比例占60%以上,新产品不足吟,高新技术类产品更少,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产品严重欠缺从总体看,品种不配套、系列不全、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缺乏市场竟争力。

  企业自主开发与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差。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国内企业仍以手工方式生产技术上的含金量低或国外已停产的产品。很多新公司就是国外产品的推销商和代理商,在多数院校和研究院所中,对高技术的跟踪和对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能力还是能的,但其成果以样品居多,距产业化较远,自主开发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不多。

  经过多年开发,虽然研制出一批工艺和产品,但由于批产工艺的稳定性、可靠性问题没有正真获得根本解决,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和产业的发展有些高性能产品,不是靠工艺保证,而是靠筛选分档。从技术角度看,由于国内传感器生产的基本工艺与工艺设备相对落后,微机械加工技术和封装技术不够先进,手工操作比较多,检验测试手段不规范等等,造成主要性能指标和国外差1-2个数量级,常规使用的寿命差2-3级。因此,在化工、电站、冶金、石油、环保、机械等领城重大工程中,许多高性能传感器仍依赖于进口。

  传感器及其产业的特点之一是技术密集,由于技术密集,也自然要求人才密集。从目前国内的情况看,能适应当今传感器技术发展需求的具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及中青年科技专家、技术管干、学术带头人相对缺乏,使行业技术更新换代步伐慢,产业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重复分散、统筹规划不足,科研投资强度偏低,科研设备落后,科研和生产脱节,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使我国传感器产品总实力较低。

  其次是由于政府重视不够,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对传感器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发展需求的资源投入规模和强度太小,使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速度缓慢,牵制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从应用领域来看,工业、汽车电子、通信电子、消费电子四部分是传感器最大的市场。国内工业和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领域的传感器占比约42%左右,而发展最快的是汽车电子和通信电子应用市场。

  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是驱动MEMS传感器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智能汽车时代,将会使用大量的MEMS运动传感器实现主动安全技术:语音将成为人与智能汽车的重要交互方式,MEMS麦克风将迎来发展新机遇。无人驾驶技术的兴起,逐步推动了MEMS传感器进入汽车。

  此外,MEMS传感器也是智能工厂的“心脏”,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是工业机器人变得“神通广大”的利器。它让产品生产流程持续运行,并让工作人员远离生产线和设备,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据预测,未来六年,MEMS在工业市场预计将以7.3%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

  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传感器专家网观点或立场。更多观点,欢迎各位留言评论。如有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

  中国制作2025是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化,其实就是德国提出的工业4.0,这上面的基石说到底还是物联网。传感器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神经末梢,是感知的最核心元件,所以不可或缺。最近也新崛起了很多个新的传感器品牌,比如厦门西人马、北京康泰、深圳力准等